宋风格哥窑三足洗

675e2a41844ba78c753e56d0b38c35a0.jpg

宋风格哥窑三足洗


92644a5fce205a85d67299d0b882f3f4.jpg

0ab0d65a79ab46ebb09ab73bd7bf6944.jpg


“哥窑”名列宋代五大名窑,在陶瓷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陶瓷史》这样叙述:造型有各式瓶、炉、洗、盘、罐等。胎有厚薄之分,其胎质有瓷胎和砂胎两种,胎色有黑灰、深灰、浅灰、土黄多种色调,釉色也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黄各色。从时间上讲,这里应有早晚之别,从产地说也有恐非一个瓷窑的作品,情况是比较复杂的。而记载“哥窑”的古文献主要有:元代的《至正直记》,明代的《格古要论》、《遵生八笺》,清代的《博物要览》以及明代的《浙江通志》等。但究竟哥窑窑址何在?性质如何?一直是陶瓷史研究中众说纷纭、悬而未决的问题 。


几种对哥窑的描述:

一、哥窑胎多紫黑色、铁黑色、也有黄褐色。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面泛一层酥光,釉色以炒米黄、灰青多见,釉面大小纹片结合。经染色后大纹片呈深褐色,小纹片为黄褐色,也称‘金丝铁线’,“墨纹梅花片”“叶脉纹”‘文武片’等。这是传世哥窑的主要特征之一。

二、器形有各式瓶、炉、尊、洗及碗、盆、碟等。多见仿古造型,底足制作不十分规整,釉面常见缩釉和棕眼。哥窑釉属无光釉,犹如”酥油”般的光泽,色调丰富多彩,有米黄、粉青、白诸色。

 

三”金丝铁线”的纹样,哥窑釉面有网状开片,或重叠犹如冰裂纹,或成细密小开片(“俗称百圾碎”或”龟子纹”),以”金丝铁线”为典型,即较粗琉的黑色裂纹交织着细密的红、黄色裂纹。

四、攒珠聚球”般的釉中气泡,哥窑器通常釉层很厚,最厚处甚至与胎的厚度相等,釉内含有气泡,如珠隐现,犹如”聚沫攒珠”般的美韵,为区别于明、清文献中所记载的哥窑(龙泉章生一窑),宫中名为“哥窑”的传世品,后世鉴赏家称其为“传世哥窑”。

五、“哥窑百圾破,铁足独称珍。”“伊谁换夕薰,香诗至今闻。制自崇鱼耳,色犹缬鳝纹。本来无火气,却似有云氲。辨见八还毕,鼻根何处分。”这分别是乾隆皇帝《咏哥窑葵花碗》《咏哥窑炉》中的诗句,寥寥数句,道尽哥窑之美。元代末年孔齐的《至正直记》:“乙未冬在杭州时,市哥哥洞窑者一香鼎,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识者犹疑之,会荆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不可不细辨也。”在南宋葉寘《坦齋筆衡》的书中对宋官窑瓷所用胎土已经說得很明白:“澄泥為範,極其精致”,就是指宋官窑瓷胎是用澄泥所做,特別細膩精致。而澄泥,特別是古澄泥这种极細之物是专门用來制作澄泥硯的,其弥足珍貴至今已无法找到。

六、哥窑多仿三代铜器式样,釉开片形台冰裂,纹片呈黄黑二色因有金丝铁线之称。传世品较多。

 

三足洗
      造型秀美典雅,圆口,浅腹,平底 下承以三足,因而得名三足洗。


三足洗是盛水洗笔的器皿。根据查询考古网显示,笔洗是一种文房用具,是用来盛水洗笔的器皿。以形制乖巧、种类繁多、雅致精美而广受青睐,传世的笔洗中,有很多是艺术珍品,流传至今的不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