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深入石头寨,探寻蜡染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2024年7月1日至7月10日,湖北民族大学“指尖非遗—布依蜡染”实践队团队走进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黄果树镇石头寨开展了关于蜡染这一古老民间艺术的“三下乡”暑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以实践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展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7月1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黄果树镇石头寨如火如荼地进行。此次活动由湖北民族大学指尖非遗—布依蜡染调研实践队参与,旨在通过实地调研和亲身体验从而深入了解石头寨蜡染的状况,探索其未来的传承与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黄果树镇石头寨是布依族蜡染艺术的发源地之一,这里的蜡染技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被誉为“蜡染之乡”。为了深入了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发展,实践团队首先参观了当地众多的蜡染作坊,与多位蜡染传承人进行了亲切交流,倾听她们的故事与心声,传承人熟练的技艺和对蜡染的执着热爱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团队成员。

7月2日至4日,团队成员们再次来到这里深入学习蜡染工艺。据蜡染传承人所说,蜡染工艺有以下步骤:

一、前期准备

材料准备:主要材料包括棉布、毛、麻丝等天然织物,以及蜜蜡、石錯、蓝靛等。蜡染工艺的主要工具是铜刀、铜笔、瓷碗、染缸。

二、练布

使用草灰涂抹在布料反面,去除布料中的角质、蜡质等杂质,使布料更加洁白、细腻。用糊状的魔芋涂在布料反面,干透后用工具磨平,进一步增加布料的硬度和洁净度。

三、安排底样

根据服饰所需的大小裁剪出合适的布料尺寸。确定好位置与造型后,使用指甲或稻草杆估算位置,再用蜡刀蘸蜡直接在布料上画出大致轮廓。

四、点蜡绘制图案

用陶瓷碗装蜡,利用火盆木炭灰的温度加热蜡,待蜡融化后,用特制的蜡刀蘸蜡作画。对温度把控有严格要求,确保蜡液能渗透到布料中。根据祖传经验或生活中的景物、家畜等灵感,绘制出各种图案。

五、染色

将绘制好的布料放进发酵好的染缸中进行染色,在染色过程中需将布料取出数次,让染液与空气充分接触进行氧化。染色次数由所需布料深浅度决定,一般需要经过3、4次氧化后再进行清洗、晾晒。可根据颜色深浅重新调整染色次数和时间长短,整个染色过程大约需要半个月。

六、脱蜡

对布料进行几次工艺处理后,如色泽达到预计要求,便可进行脱蜡。

将染好的布料放入大锅中,通过高温蒸煮去除上面残留的蜜蜡。

七、清洗与晾晒

将脱蜡后的布料捞出,放入河水中反复洗涤,去除多余的染料和残留物。

洗净后晾干,即可得到图案清晰、蓝白分明的蜡染布匹。

通过以上七个步骤,布依族蜡染的制作就完成了。了解了以上步骤,团队成员们都按耐不住想要动手试一试,于是,在传承人的细心帮助与指导下,大家开始了为期五六个小时的制作过程。

图为实践成员蜡染制作初过程:绘画。实践团队通讯员  廖米歌 供图

蜡染的制作过程非常考验耐心,每一步都需要细心操作,不能有丝毫马虎。点蜡绘制图案时,需要用蜡刀蘸着融化的蜡在布上创作,对温度的把控有着严格的要求,需要耐心操作以避免蜡液过热或过冷影响绘制效果。

图为团队成员蜡染制作中过程:上蜡。实践团队通讯员  蔡雪婷供图

在染色过程中,要多次将布取出,使染液与空气充分接触进行氧化,这要求掌握适当的染色次数和持续时间,以获得理想的颜色效果。

图为团队成员蜡染制作中后过程:染色。实践团队通讯员  王娇娆供图

到了最后的脱蜡与清洗阶段则相对较于简单。需将热水烫于蜡上并用冷水多次冲洗。

图为团队成员蜡染制作终过程:脱蜡。实践团队通讯员  黄太原供图

最后,在师傅的耐心指导与团队成员的积极配合下,我们拥有了一件独属于自己的蜡染衣服。即使在烈日炎炎的情况下,也阻挡不了团队成员们求艺若渴的决心以及师傅毫不吝啬的耐心传授。落日余晖,我们互相道别。

图为团队成员与师傅的合影留念。路人摄

7月5日至7月9日团队成员们对布依族蜡染的色彩特点、图案特点、应用场景及价值以及传承与保护措施开展了考察工作。通过走访安顺多个蜡染工坊,我们了解到在布依族蜡染中,色彩与图案的结合是相辅相成的,色彩的选择和搭配往往与图案的主题和风格相契合,共同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例如,在植物图案中,红色和黄色的点缀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活泼;在动物图案中,蓝色的背景和白色的轮廓线使得作品更加立体鲜明。同时,色彩的深浅、浓淡和对比度的变化也能够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效果,使得布依族蜡染作品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和视觉效果。

布依族蜡染在当地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如服饰、家居用品、节庆用品等。这些蜡染作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同时,布依族蜡染作为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它不仅是布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面对现代化进程的冲击和外来文化的侵蚀,布依族蜡染这一传统技艺面临着传承与保护的双重压力。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团队成员们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参与实地考察、社交媒体推广、参与或组织相关活动等呼吁更多人关注、了解并爱上蜡染文化。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队对当地的蜡染市场进行了详细调研,分析了消费需求和市场趋势。他们发现虽然石头寨蜡染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但是在品牌推广、产品创新等方面仍有待加强。此外,实践团队积极收集了大量民众对于蜡染的看法和建议,团队成员们了解到,布依族蜡染技艺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是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蜡染的受众群体逐渐缩小,市场需求减少;二是传承人手艺精湛但数量有限,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针对这些问题,实践团队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如通过举办蜡染文化节、开设蜡染技艺培训班等方式,提高蜡染艺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蜡染技艺的学习和传承中来。

经过10天的实地深入调研,实践团队收获颇丰。她们表示,将充分发挥所学知识,为石头寨蜡染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撰写详细的调研报告,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助力这一古老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大学生们深刻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也增强了她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石头寨蜡染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湖北民族大学指尖非遗—布依蜡染调研实践队)

为您推荐